草业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兰州大学)

南志标

【来源:草业科学实验教学中心 | 作者:办公室 | 发布日期:2017-11-20 13:23 | 点击:10148】

南志标,1951年生,河北省曲阳县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草业科学的学术带头人之一,国家级草业科学教学团队的带头人之一,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草地农业”创新引智基地负责人,国际知名的草业科学家。  

现任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名誉院长、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甘肃草原生态研究所名誉所长、农业部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学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草地农业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国际草地大会连续委员会委员(2008-2016);美国牧草和放牧术语委员会(2009-2012)  ;国际放牧研究协作网远东地区协调员(199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畜牧兽医水产学科评审组成员(1998-2002;2007-);国家科技进步奖养殖业专业评审组成员(2000-);中国草原学会牧草与草坪草病害研究组组长(1998-);中国草学会名誉理事长(2011-);甘肃省生态学会副理事长(1999-);甘肃省植保学会副理事长  (2003-)。《草业学报》主编(2004-);《草地学报》常务编委(1993-);《草业科学》编委(1990-);《国外畜牧学-草原与牧草》编委(1994-)。   

1972年就读于甘肃农业大学草原系,1978年至1981年在甘肃农业大学草原系攻读硕士。1986年9月至1989年11月在新西兰梅西大学(Massey  University)和新西兰国家科工部植病所(DSIR,Plant Disease  Division)攻读博士,获博士学位。

自1969年以来,先后作为工人、草原技术员、科研与管理工作者已在草地畜牧业生产与科研领域工作了40年。七十年代主要从事高山草原野生牧草引种驯化及品种选育,牧草种子生产,栽培草地的建植与管理及天然草原改良。八十年代,主要从事温带牧草病理学与牧草种子学的研究,尤以豆科植物土传病害,牧草种传病害,病害调查与损失评定见长。九十年代以来,继续从事退化草地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温带牧草和热带豆科牧草病理学与种子学、高山优良豆科牧草选育、草坪草病害、禾草内生真菌的研究。  

以提高草地生态生产力为中心,在天然草地退化治理和栽培草地植物病害防治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研究成果,并较为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实践,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发表真菌新种2个,修订国家标准5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主编出版著作2部、SCI期刊专辑和专栏各1期、国际和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各1部,参编著作4部,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  40余篇。现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我国牧草学领域首个973项目“中国西部牧草、乡土草遗传与选育的基础研究”。主持的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9)和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7)各一项。  

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39人,其中1人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8年)、1人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009年)。2008年,他作为学科带头人之一的学院获草业科学国家级教学团队。2009年,获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第二获奖人)和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2010年,获“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提名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草学会“从事草业工作四十年纪念奖”荣誉称号。主讲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  

是第4届国际禾草内生真菌大会、第19届国际草地大会、中国-澳大利亚国际农业合作研讨会(悉尼)和第1届中国—日本—韩国草地大会特邀报告人。2002年担任国际学术会议主席1次。作为第21届国际草地大会和第8届国际天然草地大会组委会副主席兼学术委员会主席,提议了“变化世界中多功能草地”的大会主题,并提议设立了24个专题,为成功举办这两会做出了突出贡献。2004年至2008年,担任国际草地/草原大会组委会学术委员会主席。2006年主办第2届中国—日本—韩国草地大会。2008年获国家引进国外智力贡献奖